健康室首页健康问答健康资讯 24节气养生专题
我的健康室收藏本页
白癜风 阳痿 早泄 血管瘤 牛皮癣 肿瘤科 前列腺炎 糖尿病 血管损伤 癫痫 男性不育 手足口病 子宫肌瘤 股骨头坏死 高血压 全部>>
提问
共收录疾病7035个

热门症状

您当前位置:健康室 > 症状科 > 小儿生理性贫血
小儿生理性贫血
小儿生理性贫血
    疾病名 小儿生理性贫血
    所属部位 全身
    就诊科室 儿科 ,血液科
    症状检查

小儿生理性贫血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小儿生理性贫血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P>  <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ueye/48ffb.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贫血</a>具体分类  1.“<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ueye/4901e.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缺铁性贫血</a>”,缺铁而影响<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xue/9c466.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血红蛋白</a>合成所引起的贫血,见于<a href="http://jbk.39.net/keshi/yyk/4e300.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营养不良</a>、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和<a href="http://jbk.39.net/keshi/crk/4dcff.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钩虫病</a>;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约有20%的女性、50%的孕妇都会有贫血的情形。如果贫血不十分严重,就不必去吃各种补品,只要调整饮食就可以改变贫血的症状。比如首先要注意饮食,要均衡摄取肝脏、蛋黄、谷类等富含铁质的食物。如果饮食中摄取的铁质不足或是缺铁严重,就要马上补充铁剂。维他命C可以帮助铁质的吸收,也能帮助制造血红素,所以维他命C的摄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种新鲜的蔬菜。许多蔬菜含铁质很丰富。如黑木耳、紫菜、发菜、荠菜、黑芝麻、莲藕粉等。</P>
<P>  2.“出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iaohua/9d3db.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十二指肠溃疡</a>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P>
<P>  3.“<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ueye/49008.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溶血性贫血</a>”,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见;常伴有<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iaohua/49097.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黄疸</a>,称为“溶血性黄疸”;</P>
<P>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缺乏<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shjc/9c454.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叶酸</a>或<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shjc/9c453.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维生素B12</a>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实际上巨幼细胞是形态上和功能上都异常的各阶段幼稚红细胞。这种巨幼细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结果,核的发育和成熟落后于含血红蛋白的胞浆。身体多种组织细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响,但以造血组织最严重,特别是红系细胞。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也都有形态上的改变和成熟细胞数量的减少。巨幼细胞包括原巨幼细胞、早巨幼细胞、中巨幼细胞和巨幼细胞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幼稚红细胞。这些巨幼细胞均比相应的正常幼红细胞大,浆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经Wright染色后,原巨幼细胞的胞浆呈深蓝色,无颗粒,核周围有一染色较浅的圈;核圆形,染成紫色,最显著的特点是染色质呈颗粒状,彼此隔开,隔开处比较透亮,有时在核的周边有彼此分开的染色质小块,形成所谓“钟面”的状态;核仁较大,蓝色。当细胞逐渐成熟,染色质保持其颗粒状结构,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缩块状物。有时巨幼细胞贫血较轻,巨幼细胞的形态往往不很典型,称为类巨幼细胞。绝大多数巨幼细胞贫血是由叶酸、<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shjc/9c44f.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维生素B1</a>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谢药物引起的巨幼细胞增生、红<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ueye/545cc.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白血病</a>和红血病、铁粒幼细胞贫血的巨幼细胞增多、遗传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巨幼细胞的形态都是相同的。经过适当的治疗,这些巨幼细胞都能很快变成正常的幼稚红细胞。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在疗程后期可能出现相对缺铁现象,要注意及时补充铁剂。</P>
<P>  5.“恶性贫血”,缺乏内因子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P>
<P>  6.“<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ueye/4fac8.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再生障碍性贫血</a>”。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侧柱、后柱萎缩,病程缓慢;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及免疫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红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说原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数量越大则贫血越严重。根据起病缓急、病情轻重、骨髓破坏程度和转归等,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在我国经部分地区调查,每10万人中有1.87 ~2.1人发病,与日本报道的发病率相近。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急性型与慢性型病例的比例为1∶4.6。再生障碍性贫血似属中医学“虚劳”、 “虚损”及“血证”的范畴。以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经过40多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实践,对其预后已有改观。据调查,平均死亡年龄延长,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住房要通风。忌服合霉素、氯霉素、磺胺类、退热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药物。</P>

  <P>  出生后1周内<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xue/9c466.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血红蛋白</a>逐渐下降,一般要到8周后方才停止,出生后2-3月血红蛋白可降至90-110g/L。这种正常生理变化引起的短暂<a href="http://jbk.39.net/keshi/neike/xueye/48ffb.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贫血</a>状态称为生理性贫血。在血红蛋白下降过程中,机体又“指示”骨髓逐渐增强造血能力,一般在半岁左右血红蛋白回升至正常水平,达到120~160g/L。</P>
<P>  胎儿出生前,母体会给他(她)一份特殊的礼物——造血原料储存在胎儿体内,这些原料能保证胎儿出生后至少3个月的造血需要。尽管每个婴儿出生后都会出现生理性贫血,但一般来讲,足月产新生儿的血红蛋白很少降至90g/L以下,但<a href="http://jbk.39.net/keshi/erke/55123.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早产儿</a>生后3-6周血红蛋白可下降70-90g/L,这是由于<a href="http://jbk.39.net/keshi/fuchan/chanke/4e33f.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早产</a>儿从母亲那儿得到的造血物质较少,再加上早产儿出生后生长速度比足月儿快,血液液体容量增加相对更多、红细胞浓度稀释更大的原因所致。</P>
<P>  生理性贫血是婴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所以无须治疗。但应注意喂养的食物中必须富含造血需要的物质,如尽量母乳喂养、给予相当年龄阶段的配方奶,对早产儿应及时添加含<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shjc/9c458.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维生素E</a>和<a href="http://jck.39.net/jiancha/huaxue/shjc/9c454.html
" target="_blank" class="blue">叶酸</a>及含铁质等食物,这样才有益于机体造血功能的恢复。</P>

健康首页 疾病 医院 医生 症状 中医 检查 男性 女性 孕育 老人 资讯 自测 健康

广告合作 网站简介 换链接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健康XML 健康TXT 给健康室提意见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Copyright © 2000-2017 jiankang4.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健康室 版权所有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经营许可证编号:

健康室网症状查询频道为您提供详尽的症状资料、症状大全、症状详情介绍 、头部四肢颈部胸部背部腹部盆腔臀部生殖部位皮肤全身等各部位的症状查询。
分享到: